本来预定今天跑一万米冲击下40min,可因为昨天奥森的加跑打乱了计划,很疲惫。今天基本上一天都没歇过来,晚上屁股还是粘在椅子上不愿起来,可是看着日程上空空的内容(前几天都是满的)总觉得不是滋味,还是跑跑吧。套上头巾和风镜就出门了。
速度不快,纯当排酸吧。话说这几天来乳酸堆积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可能是强度大的原因。去年备战北京马拉松两周分别达到了20-20-30-10和20-20-30日均20km以上但是没感觉有这么累。
风镜不一会就水汽迷蒙了,干脆不带了。晚上出来跑跑还是挺有感觉的,周围静悄悄没个人。
有个问题一直想说下。就是大赛之前训练和休息的关系。到现在为止我仍然在摸索,有些不成熟的看法暂时写出来。我觉得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找到训练和休息的平衡点,练多了会影响比赛发挥,练少了效果又微乎其微,但想要去的好成绩更多在于坚持长期科学系统地训练,还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到现在为止我只有六次半程马拉松以上比赛的经历,三次全程两次半程一次四十公里。远的不说就说说最近的这两次吧。
2012年北京马拉松,因为SB大,因为换届,奶奶的原定于10分的比赛被一再推迟,甚至差点取消,等到最终确定的时候离比赛时间已经只剩两周了(这之间很多人因为不清楚比赛取消与否所以没怎么训练),我当时很着急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比较激进的备战计划。一开始是10km,以为觉得太少就改成早晚各一个10km,接着递增15+15,第二周也是20—20-30,十一天之内除去休息跑了近150公里,然后休息了两天准备比赛。比赛那天早上小跑去地铁的时候就感觉有疲劳感,但没太在意。8点半比赛开始,冲出人群之后想快些前进结果发现根本无法发力,一股疲劳感袭来速度根本就提不起来,当然到了后半程跑开了之后这种感觉就慢慢不见了,但总的来说影响还是有的,第一个10km跑了足足有47分多,最后成绩是3:31(净成绩3:30)。
今年的重庆马拉松,我吸取了一些教训,同时也因为时间上比较宽松,决定用小训练量大强度的训练来备战,跑了很多400米的间歇跑,加上几个快速5公里和10公里,其中五公里还跑出了南园(5300?)20'23",要知道我之前在奥森最快才跑21'37"。最后用一个37公里的长距离结束了训练。之后的整整一星期我都没再穿跑鞋(除了赛前两天因为测试新鞋跑的两三公里)。这回是倒是休息够了,比赛前半段没感觉到累,但是也不兴奋,第一个10km用时43分半,最终成绩是3:18。至此,就我自己来说基本可以确定一点,就是适当地休息实际上是有益的,但是问题我仍然觉得整整休息一周会影响一些状态,起码每天也要跑一点,只要别太累就行。
这次的长跑节属于完全失败,不但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自信心也大受打击。赛前因为有事回老家,等到回来的时候已经只有一周就比赛了,怎么练是个问题。结果我只练了一次大强度的间歇跑(都是400、800那天的总量达到了近10km),没有进行哪怕一次2、3km的重复跑或间歇跑,也没跑5km。当然失败也有一些客观原因这我并不避讳,首先那天迟到了,因为很着急我直接从地铁(天安门西)差不多有一公里跑过去的,到那还没歇呢一看存衣车都走了于是换完衣服干脆背着包跑,出发开始计时之后发现包晃得太厉害于是又停下来重新弄了一下紧紧系在身上才开始跑,中间还差点跑错停下来问路,就这样难受地跑完全程用了40分10秒。比计划超了十秒。这次仍然是备战策略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赛前几天的大强度训练之后三四天身体都没恢复,长跑节那天小腿还在疼(乳酸明显没有排解),也导致无法完全发力用前脚掌,跑得很难受。
从那之后一直到今天,我再也没中断训练,就是想看看能不能让它在持续的训练中自然排解。但遗憾的是从4月11日到现在小腿酸麻一天都没缓解过,反而随着强度加大又加重的趋势。但明天我依然会练10000米。我知道我还在摸索阶段,就像交学费,一次两次比赛失利没什么,我的巅峰还远远没有到来,起码训练的水平还没做到最合适。不管这次扬州半程马拉松结果如何,我都会全力以赴。